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現代農牧與食品產業為主營業務的民營企業集團,由著名民營企業家劉永好先生于1982年創立,隨改革大潮奮斗至今,已擁有世界領先的飼料產能,中國領先的肉類加工處理能力,是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之一。
在4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新希望集團立足農牧行業并不斷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形成農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鄉、金融投資等相關產業,在全球擁有分子公司超過600家,員工超10萬人,2024年銷售收入超2,600億元人民幣。榮登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426位,已連續五年入選該榜單,連續三年入選《財富》最受贊賞中國公司。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由"中誠信"評定為AAA級。
從1994年劉永好先生率先倡議發起“光彩事業”產業扶貧,到2020年聯合“永好公益慈善基金會”啟動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五五工程”,新希望集團始終扎根三農領域,聚焦民生產業,爭做“鄉村振興排頭兵”。未來,新希望集團將繼續踐行“希望,讓生活更美好”的使命,以 “五新”理念引領發展,為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卓越企業而努力奮斗。
銷售收入超2600億元
全球雇員超10萬人
全球擁有分子公司超過600家
連續5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2024年,民營企業在大口吸取養分,強壯根系,爭取春天的破土和夏天的蓬勃。
這一年,劉暢帶領的年輕團隊在周期硬仗中更加努力,更加堅韌成熟,取得不少成效,我們生豬養殖板塊和行業伙伴結束了近三年的周期底部,但我們的產業布局優勢還需要更多耐心。立定實業、堅守主業、聚焦農牧食品產業是新希望42年一直堅持的方向。目前,我們擁有較大規模的飼料產能、冷鏈運輸、生豬養殖、肉和食品、乳業,以及適量在產業鏈上延展出來的地產、生物醫療。超長的產業鏈和周期應對經驗讓我們更理解“做企業是跑馬拉松”的內涵,保持堅韌和奮斗一刻沒有松懈。
這一年,我們主動調結構,瘦身減脂適度降規模,帶息負債持續壓降,多數核心板塊基本實現盈利,年稅金入庫超50億元,繼續保持3A評級。應對不確定性,我們繼續“過緊日子”,六項可控費用持續壓降。我們規范制度嚴格執行和鼓勵創新,持續關注核心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使命愿景和價值觀,讓正向理念更深入人心。
這一年,企業向新質生產力要發展的轉型更積極。我們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積極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布局。今年,我們和農科院選育推廣的肉鴨新品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我們獲得的第8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們牽頭成立的“飼料節糧科技創新聯合體”已經節糧兩百余萬噸,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并減少豆粕的依賴。
這一年,是國家出臺扶持民營企業政策最密集的年份。“民營企業成長在中國希望的田野上。開始是一片荒蕪的田野,在夾縫中求生存。中國走出了一條民營企業發展的道路,何其艱難!這也恰恰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篳路藍縷開出的一條路。”這是總書記兩會期間看望政協委員時,先肯定了我關于民營企業成長的匯報,又將民營企業的發展之路娓娓道來。今天,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企做出了“56789”的貢獻。面對轉型升級的挑戰,去年我說不躺平、不焦慮,今年我們又在討論民營企業“新格局有新作為”。在國家“十五五規劃專家委員會”討論會上,我以民企委員的身份,表達民營企業家的意見,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民營企業能奮斗、能創新、能貢獻是經過歷史檢驗的,在新的格局下我們要延續發揚優良傳統,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這一年,是光彩事業發起30周年。民營企業家們通過光彩事業為脫貧和鄉村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新希望在各地建造超過150家光彩扶貧工廠,投資超過50億,各類捐贈超過10億元。我們提出鄉村振興“五五工程”,截至今年已完成多半。新希望牽頭發起的鄉村振興“村長班”公益培訓,已有超400名學員順利結業,這個項目今年入選全國首批“萬企興萬村”行動優秀案例庫,影響輻射村落超2000個。
關關難,關關過。這一年,披星戴月;新一年,劈波斬浪。2025年,我們要繼續調結構、促轉型、精主業,促進創新發展;要繼續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以小企業精神辦大企業事情;繼續控成本、控負債、控投資,增厚安全墊。我們要強化“四五六干部觀”,培養更多、更有擔當的年輕干部;要強化科技應用,生物育種上要取得更大進展,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要上新臺階,踏實推進產業鏈的現代化。
當2025年的曙光升起,我們整裝再出發,爭做客戶信任,消費者滿意,對國家和社會有新貢獻的企業和品牌。感謝新希望集團的干部員工及家人,感謝所有合作伙伴,我們努力的汗水終將閃爍成為陽光雨露,滋養春天的萌芽,夏天的綠蔭。堅韌總有回響,希望自有力量!新年好!
2025年元旦
2024 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新質生產力的穩步發展成為了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將促進國民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地發展。在這重要的時間點上,我們堅守“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企業使命,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業務決策與生產運營各環節,與價值鏈上下游利益相關方共育可持續發展生態,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經濟、環境、社會綜合價值。
行穩致遠,是筑牢發展根基的堅定信念。面對日趨復雜的外部發展環境,我們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公司文化理念、發展戰略、風險防控進行深度融合,探索構建科學、有效,且具有新希望特色的公司治理體系。我們堅持董事會對ESG 的全面領導,并努力提高董事會依法決策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以良好的企業治理助力公司實現健康發展和有質量的穩定增長。我們恪守商業道德,維護公平、公開的市場秩序,在經濟發展與商業實踐中,攜手利益相關方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未來。
品質為先,是堅守企業初心的堅實足跡。我們始終重視以產業和產品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在去年獲批新增一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積極申建國家飼料糧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育種研究迎來階段性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已實現自主可控,并致力于以科技創新為重要驅動力,推動產品供給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我們以數字化助力質效提升,嚴守品質關口,無抗認證逐步擴大,供港生豬朝發夕至,全年未發生產品召回事件及產品負面事件,以更卓越的產品與更優質的服務,不斷增強客戶與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綠水青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擔當。我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科學的視角看待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大力發展并推廣循環農業的產業模式,減少養殖場廢棄物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全年產出發酵糞肥 10.48 萬噸,還田中水 1,575.32 萬噸,產出新鮮果蔬257.59 萬公斤,實現生物固碳約 9.45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我們善用各種資源與技術,從生產管理、技術升級等多方面提升原糧、飼料與能源的使用效率,科學節糧 66.73 萬噸,以實際行動保護糧食安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在綠色轉型中推動企業發展獲得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健康增長,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枝葉關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深情詮釋。我們回望“光彩”30年扶貧路,繼續擔當“可信賴的力量”。在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通過產業投資、技術支持、人才培養、帶動就業相結合的模式,于 2024 年帶動代養戶養豬增收超 30億元,累計服務中小農企 21.27 萬戶,為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貢獻企業力量。我們重視人才培養與發展,努力為員工營造包容、平等、和諧的職場環境,通過美好農場、美好互助金為員工送去關懷,開展儲備干部、獸醫等管理與職業培訓,為員工成長成才鋪路搭臺。在特大臺風席卷東南亞時,菲律賓、越南、孟加拉各公司幫助受災養戶復工復產,重啟生活;而在國內,第 4 屆村長班啟動“種子計劃”,深度培育鄉村發展帶頭人,“希愿計劃”達成第 8 季學子心愿,大山深處的扶貧豬場迎來第 6 年分紅,“暖冬行動”第 11 年進藏,再次為高原小村送去希望與溫暖。
2025 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新希望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國家戰略融入企業的未來發展中,積極適應新技術、新格局下的產業與市場變化,以“因信而立,因愛而久”的戰時文化精神引領員工,與行業伙伴構建緊密的全鏈命運共同體,以 43 年不變的企業使命、發展韌性和責任擔當,迎接新的時代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