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即日起開設"凝聚民企力量共繪振興新篇"欄目,聚焦首批優秀案例中的典型民營企業,在"興村"道路上的創新探索和生動實踐,展現民企擔當與智慧,帶動更多民營企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共同譜寫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麗篇章。
進入5月,四川省西昌市馬鞍山鄉天星村的青花椒進入成熟的關鍵期。沾著露珠的青花椒掛滿枝頭,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丫,讓人不禁想起豐收的喜悅。"我們這地理、氣候得天獨厚,出產的花椒品質極高。2017年開始,就把花椒種植作為村里的主導產業,現在種植面積達到了1.5萬畝,產量和品質都上去了,村民收入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談起青花椒,天星村六組村書記主任沈跟發難掩自豪。
作為鄉村振興"村長班"第四期學員,沈跟發受益良多,"在'村長班'上,我學到了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和網絡打開銷路,這些新理念、新策略對我們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如今,小小的花椒樹已經成為天星村的"搖錢樹"。
鄉村振興"村長班"是新希望集團于2021年牽頭發起的以提升中國基層鄉村發展帶頭人的思維觀念和產業發展能力為目標的公益培訓項目。四年來,新希望集團全資支持的鄉村振興"村長班"已經成功舉辦4屆,全國有超3000名"村長"報名參與選拔,超400名學員順利畢業,影響輻射村落超3000個。參加"村長班"的學員有扎根基層幾十年的老支書,有欠發達地區的村干部帶頭人,也有來自具有先進發展經驗的鄉村發展帶頭人,他們因"村長班"這個平臺聚合在一起,學政策、學知識,掌握國家對大政方針的新方向,收獲專家們對管理實踐的新感悟。走出去,認認真真向大企業學習、向示范村學習,尋找自身發展能借鑒的新案例,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來自全國各地的"村長"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為鄉村振興不斷播下希望的"種子"。
青山綠水間,解鎖致富密碼
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的鳳凰寨村,依托村里豐富的山水林田資源和文化特色,打造了包含日月星空天文觀景臺、時空露營、未來梯田、田螺觀光園等一系列旅游項目,讓鳳凰寨村煥發了新的活力。如今的鳳凰寨村就如它的名字一樣,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為遠近聞名的"鳳凰傳奇"。
說起"鳳凰傳奇"的秘密,"村長班"第四期學員,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英川鎮鳳凰寨村書記、主任陳先清告訴記者,鳳凰寨村實施"梯田復興計劃",不僅修復了梯田,還引入了智能農業技術,讓古老的梯田煥發新生。還有當地的"文化復興計劃",通過修復古建筑、舉辦文化節等活動,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光彩。"參加第四屆村長班培訓,我收獲頗豐,學習到了很多關于鄉村振興的新理念、新策略,特別是關于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推動農業發展和文化傳承。這些知識對于我們鳳凰寨村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我更加明確了如何結合村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發展規劃,以及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村民的生活質量。"陳先清說。
說起"詩和遠方",就不得不提到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明月村,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歷史背景讓明月村形成了著名的詩歌文化。但是,明月村也遇到了困境--年輕人才留不住。"2023年,'村長班'的100多位學員來我們村考察交流,讓我們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明月村副書記吳俊江說,"為了讓這些有創意的年輕人才留下來,我們通過引入文創特色和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吸引了很多有想法的年輕朋友。村里的非遺文化傳承和手工制作的物品,將傳統和現代審美結合在一起,很吸引年輕人。他們覺得這不僅僅是生活,更是一種藝術,所以很多人來了就不想走了。"
鄉村文旅現在是連接城市與鄉村、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也是鄉村致富的新路徑。"鄉創+文創"的路徑,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益。"我們還借著'互聯網+'打通銷售渠道,建起了一個多層次的生態產業圈,把傳統農業與精致農業、文化創意、精深加工、休閑旅游這些都串聯在一起,盤活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走出了一條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吳俊江說。
探索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湖南省平江縣上塔市鎮聯星村,是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偏遠山區。"過去,我的家鄉經濟發展滯后。我自己書也讀得少,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去岳陽、長沙打工,為了一家人生計還擺過地攤,后來帶父母定居武漢。打拼餐飲事業總算是小有所成。2019年底返鄉我任職聯星村黨支部書記。"聯星村黨支部書記劉迎春回憶道,"我擔任村書記后,深感責任重大,想為家鄉發展多做一些好事。前幾年,邀請許多鄉賢回村投資,我們這里環境好,就開始嘗試養殖跑山豬、走地雞,種植辣椒、紅薯,山泉水養魚等,但缺少產品品牌和銷售路徑,效果都不好。"
2023年,劉迎春成為第三期"村長班"學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開班第一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村長班'學習后,我開始重新思考村子能走的差異化路線是什么?有什么特有的文化和資源?后來請了一些專家來村實地考察,他們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聯星村有著名的張師山、張良廟、古城墻等人文景觀,劉迎春打定主意,要打響張師山的招牌。依托張良文化,聯星村開始打造醫道康養的新業態。"我們種植了許多中藥材,比如吳茱萸、黃精、虎杖、百合,同時結合山區環境發展山村康養旅游,摸索'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新路。"劉迎春說。
"傳統農業結合康養"的差異化路徑終于被劉迎春找到了。"我現在利用自己家的宅基地打造了一個康養旅游的社交場所??腿藖淼竭@里,放下了手機,放下了繁重的工作,真正體會到靜心修養的狀態。"劉迎春告訴記者,在這里,客人還以自制艾條,學習相關的養生知識。
"另外,我們還自己做了很多藥酒和湯包,客人們在這里吃的東西,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會帶客人看養殖戶養的雞,再配合我們的藥材湯包一起煮,十分美味,很多客人都問我們要湯包的配方,目前我們也在想辦法拓寬銷售渠道。"劉迎春說:"希望有更多像'村長班'這樣的培訓,幫我們嫁接更多的資源。"
在四川大涼山,有個鄭家灣村。村黨總支副書記曲木伍哈是第三期"村長班"學員。"參加完'村長班'回來后,我立即召集了村'兩委'班子進行了一次深入座談。會上,我與大家分享了在村長班的所見所聞和一些思考,意識到我們和外面其他村確實有差距,大家也都憋著一股干勁,想把村里建設得更好。"
如何走出一條差異化致富路,成了曲木伍哈每天思考的問題。在村里,有一座越西縣紅軍長征紀念館,占地面積大約7畝,館內面積有450多平方米。"當年紅軍長征經過這里時,我村村民曲木阿真毅然加入紅軍隊伍,為了紀念這位老紅軍的英勇事跡,村里修建了紅軍紀念碑。"曲木伍哈說,如今,鄭家灣村被四川省列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的重點對象,紅色資源既是寶貴的資源財富,又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未來,除了紀念館,我們也正計劃修建一條紅軍路,打造一個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餐廳,為游客提供一個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在重走紅軍路的同時,也能品嘗到具有歷史意義的憶苦思甜飯。"曲木伍哈對未來信心滿滿。
抓緊IP流量,尋求經濟增長
俗話說,"地上歷史看山西",去年,《黑神話·悟空》的爆火,更為山西古建筑旅游帶來了一波新熱潮。位于山西省永濟縣的鸛鵲樓就是《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之一。"鸛雀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就是出自于此。"山西省永濟市政協委員、永濟市黨外知聯會秘書長魏飛介紹,"我的家鄉永濟是山西省縣級城市中唯一一家'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作為第三期學員,魏飛坦言,"村長班"的學習經歷給了她很多發展家鄉的啟發。"目前,我們同步推出了跟著悟空游永濟的品牌線路,從登五老峰到觀伍姓湖,從游神潭大峽谷到賞堯王臺,從普救寺到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看唐大鐵牛、再到鸛雀樓上吟詩、黃河岸邊抒情,深度感受永濟的山水歷史、人文風情。"
依托《黑神話·悟空》現象級IP,永濟不僅推出了旅游"打卡"路線,還借勢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永濟農業發達,特色顯著。據魏飛介紹,近年來,永濟圍繞"糧、果、菜、畜"四大產業,形成了糧食、葡萄、冬棗、鮮桃、香椿、水產、畜牧、蘆筍、山藥、蓮藕十大萬畝基地。建設標準化示范園區60個,農業產業化企業168家。2010年,"永濟蘆筍""永濟大櫻桃"被農業部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3年,"永濟香椿"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名特優新產品"。永濟漁業占據山西省半壁江山,2020年獲得"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榮譽稱號。"永濟餃子"作為永濟面食文化的代表,具有100多年歷史,融合了民族特色和家的味道,享譽大江南北。另外,永濟畜牧養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科學導向。"永濟肉牛""超人奶業""粟海肉雞"實現標準化、品牌化高質量發展。永濟好物"惠暢老粗布""老馮家牛肉醬""文創產品"等通過跨境電商出口中東地區,提升了永濟農產品國際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力。中條酒、坦朝柿子醋、富硒面粉等更多新星產品也在起步發展中。
"通過在'村長班'的學習,我了解到新希望集團在董事長劉永好的帶領下,不僅企業發展得好,切實高度重視履行社會責任,搭建公益平臺,通過品牌項目運營,提升中國基層鄉村發展帶頭人的思維觀念和產業發展能力。通過'村長班'平臺集人才、聚資源,引入更多社會力量,探索鄉村振興創新路徑。"魏飛表示,她將以新希望集團為榜樣、為標準,探索凝聚智庫人才、青創聯盟以及公益慈善賦能,為永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