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新希望集團與永好公益慈善基金會,計劃在五年內聯合開展鄉村產業振興、解決就業、綠領培訓、小微幫扶、樣板示范五大工程,簡稱:五五工程。截至目前,農業及相關領域投資超450億;新增解決就業人數超5萬人,大部分在農牧產業就業;累計公益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超8.4萬人;為超過20萬個中小企業和農戶提供技術咨詢、小微貸款、供應鏈與產業鏈服務;打造智慧豬場、智慧牧場、浙江余姚橫坎頭村綜合體等多個樣板示范項目。
新希望六和智慧豬場
新希望乳業智慧牧場
新希望旗下“川娃子”智慧工廠
浙江余姚橫坎頭村綜合體
新希望發揮扎根農業、服務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依托旗下農牧食品產業鏈、金融科 技服務、產業研究院等主體,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涉農技術服務等,滿足農村創業者“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此外還成立政府引導性產業基金,整合社會資本,重點支持農產品 加工流通、休閑旅游、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以點帶面,形成示范帶動作用。以此助力農戶和中小微企業成長,幫助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增收致富。
為解決涉農產業鏈客戶融資難題,新希望六和下屬普惠農牧融資擔保公司,建設2.0涉農 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形成“數據層+風控層+產品層+場景層”的普惠“農業產業鏈金融”模式。普惠農牧融資擔保先后推出30余種特色產業擔保貸款金融服務方案,累計服務20.25萬個農 業經營主體,融資落地665億元,有效實現支農支小,惠農助農。
2018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劉永好委員首次提出“綠領”概念,認為新農人應該像金領、白領、藍領一樣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村人才發展,新希望正式發起“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開展公益技術農民培訓。
“綠領”項目已在全國成立9大基地,線下培訓超8.4萬人,線上培訓1369萬人次,形成 “5+N”的特色培訓體系,即:一套標準流程、兩版專業教材、三類精品課程、四個支持機構、五種師資來源,以及N個特色示范培訓基地。
在此基礎上,新希望不斷創新人才培訓模式,2021年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的支持下,牽頭發起首屆鄉村振興“村長班”公益培訓,計劃每年培養100名基層干部,提高鄉村基層管理者工作理念。“村長班”公益項目整合政、產、學、研等優勢資源和專家,借鑒成熟優秀的培訓經驗,積累了一套成熟先進的培訓體系。
“村長班”開辦以來,得到了農業農村部、中央統戰部、光彩促進會等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并入選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優秀案例庫。截至目前,“村長班”已經成功舉辦四屆。全國有超3000名“村長”報名參與選拔,超400名學員順利畢業,影響輻射村落超3000個。
2022年,新希望提出“節糧專項行動”,計劃通過育種、飼料配方、科學養殖多方面技術的進步,每年節約1%糧食,連續堅持5年,累計節約糧食約150萬噸。
兩年來聯合體成員單位獲得了16項國家級項目、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項省部級科技獎、8項資質榮譽,參與制訂、修訂標準19項,新建6個科技平臺,授權專利200余項。
成功培育超級飼用玉米 攻克無基因型限制玉米遞送技術
母豬PSY提高2-3頭,新承擔國家育種項目2項 新建多性狀育種模型,預測準確度提高9% 新建育種方向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
選育推廣多個生長快、性狀好的肉鴨新品種 獲202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技術:
玉米豆粕減量替代等
新產品:
節糧低蛋白系列酶、秸稈基生物飼料和小品種氨基酸等
新平臺:
飼料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2個
新應用:
發酵飼料年推廣量突破400萬噸
新成果:
新增國家項目2項、省科技獎11項
數據庫:
全球首個肉鴨動態數據庫建成上線
配方系統:
鴻瞳系統配方模型數量達300+個
新平臺:
近紅外、體外仿生、質量預警三大平臺建成運 行,與鴻瞳配方系統互聯互通新建飼用酶大數據應用分析平臺
生豬疫苗注射機器人
基于AI算法的料塔稱重智能設備
智能B超+AI圖像識別
智能選育選配系統